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材质: Ti175(Ti-2.7Al-13V-7Sn-2Zr)
执行标准: GB/T 16598-2017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5-10-02 11:27:49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航空航天用Ti175钛锻件

详细描述

Ti175 是一款高性能 α+β 型热强钛合金,工作温度可达 500~600℃,核心优势在于高温下兼具高比强度、优异疲劳性能与热稳定性,较传统钛合金(如 TC4)高温强度提升 30% 以上,疲劳寿命延长 2-3 倍,且减重效果显著,是高端装备核心承力部件的优选材料。其室温抗拉强度≥1100MPa,伸长率≥10%,执行 GB/T 2965、GJB 2218 及国际 AMS 4981 标准,常见产品规格涵盖直径 300~1200mm 的盘锻件、整体叶盘、环形件及轴类锻件,厚度 / 直径范围 20~500mm,以退火或固溶时效状态交货。制造采用 “真空自耗电弧熔炼 + 电渣重熔” 双联工艺(较传统单联熔炼成分更均匀、杂质更低),经铸锭开坯、β 相区或两相区控温锻造(温度低于相变点 50~80℃,避免晶粒粗大)、精准热处理及无损检测,加工中需严格防控氧化与氢吸附,防止高温服役时出现氢脆失效。核心应用聚焦航空航天领域,是先进民航客机、军用战机发动机压气机盘、整体叶盘、转子叶片的关键材料,突破案例包括国产大涵道比发动机 Ti175 整体叶盘国产化、重型燃气轮机高温部件批量应用,实现进口替代。先进制造工艺方面,电子束冷床熔炼技术提升成分纯净度,3D 打印 + 锻造复合工艺缩短生产周期,数值模拟技术优化锻造参数;相较于传统钛合金,其加工工艺更强调热加工窗口精准控制,标准更侧重高温性能指标,应用场景从常规结构件延伸至高温复杂载荷环境。当前技术挑战集中在大规格锻件组织均匀性控制与高温氧化防护,前沿攻关聚焦表面陶瓷涂层改性、650℃级性能升级及一体化成形技术;未来将向更高温适配、轻量化一体化及绿色熔炼方向发展,持续赋能下一代航空发动机、先进能源装备的升级迭代。

一、名义及化学成分

Ti175钛合金(商业名称为Transage 175)是一种先进的近β型钛合金,其名义化学成分为Ti-2.7Al-13V-7Sn-2Zr。该合金是由美国Lockheed Missiles and Space Company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钛合金,旨在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高强韧钛合金的迫切需求。从详细化学成分来看,Ti175合金包含主成分和杂质元素两大部分。主成分中,铝(Al)含量范围为2.5%-3.0%,钒(V)为12.5%-13.5%,锡(Sn)为6.5%-7.5%,锆(Zr)为1.8%-2.2%,钛(Ti)为余量。这种独特的成分设计使Ti175合金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匹配和良好的高温性能。杂质元素需要严格控制:氧(O)含量不超过0.12%,氮(N)不超过0.04%,氢(H)不超过0.0125%,碳(C)不超过0.05%,铁(Fe)不超过0.25%,硅(Si)不超过0.15%,其他单一杂质元素含量不大于0.10%,总和不大于0.40%。这些严格的成分控制确保了Ti175合金在航空航天应用中具有可靠的性能。

与传统的Ti-6Al-4V(TC4)合金相比,Ti175的关键优势在于其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韧性组合。研究表明,Ti175合金在800°F(427°C)的短时拉伸强度和蠕变断裂强度均优于Ti-6Al-2Sn-4Zr-2Mo合金。这种性能优势主要源于其独特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响应。

表:Ti175钛合金的详细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元素类别元素符号含量范围作用与影响
主要元素Al2.5-3.0α稳定元素,固溶强化,提高耐热性

V12.5-13.5β稳定元素,提供固溶强化和β相稳定

Sn6.5-7.5中性元素,强化α相,提高强度

Zr1.8-2.2中性元素,改善淬透性和热稳定性

Ti余量基体元素
杂质元素Fe≤0.25杂质元素,降低耐腐蚀性

Si≤0.15杂质元素,影响热加工性能

C≤0.05间隙元素,强化但降低塑性

N≤0.04间隙元素,强烈降低塑性

H≤0.0125间隙元素,引起氢脆

O≤0.12间隙元素,强化但降低塑性

其他单一≤0.10避免有害杂质影响

总和≤0.40保证材料纯度

二、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与耐腐蚀性能

Ti175钛合金具有优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组合,使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物理性能方面,Ti175的密度约为4.82g/cm³,介于α型钛合金和β型钛合金之间。其β转变温度(Tβ)约为720-750℃,这一参数对制定热处理和热加工工艺至关重要。

机械性能方面,Ti175合金显著特点是高强度与良好韧性的优异匹配。在适当的热处理状态下,其典型室温性能可达:抗拉强度≥1240MPa,屈服强度≥1170MPa,延伸率≥8%,断面收缩率≥20%。通过调整热处理制度,性能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具体要求。

Ti175合金的高温性能尤为出色。在800°F(427°C)条件下,其短时拉伸强度和蠕变断裂强度均优于Ti-6Al-2Sn-4Zr-2Mo合金。低周疲劳性能方面,Ti175合金在800°F(427°C)下,达到10⁵循环周次的最大应力为120ksi(827MPa),总应变范围为1.22%。这些性能指标表明Ti175合金适合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结构部件。

Ti175合金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静态强度: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300MPa以上,优于许多传统钛合金如TC4和TC11。

良好韧性:断裂韧性(KIC)可达60-90MPa·m¹/²,解决了高强度钛合金通常韧性不足的问题。

优异的高温性能:在400-500℃温度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强度性和抗蠕变性能。

疲劳性能良好:特别适用于飞机发动机和机身中承受循环载荷的结构部件。

在耐腐蚀性能方面,Ti175保持了钛合金固有的良好耐腐蚀特性,尤其对大气环境和中性介质具有优异的抵抗能力。然而,需要注意在还原性酸介质和含氟离子的环境中,Ti175的耐腐蚀性能会有所下降,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与其他钛合金类似,Ti175在高温条件下可能发生氧化和氢吸收,因此在高温应用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表:Ti175钛合金的典型机械性能

性能参数室温指标值427℃高温指标值测试标准条件与环境
抗拉强度≥1240 MPa≥827 MPaGB/T 228.1空气
屈服强度 (Rp0.2)≥1170 MPa≥760 MPaGB/T 228.1空气
延伸率≥8%≥10%GB/T 228.1空气
断面收缩率≥20%≥25%GB/T 228.1空气
蠕变断裂强度-≥300 MPa (100h)GB/T 2039427℃
疲劳强度≥500 MPa≥400 MPaGB/T 307510⁷循环,R=-1

三、国际牌号对应、常见产品规格与制造工艺

Ti175钛合金在国际上有相对统一的牌号体系,其美国统一编号系统(UNS)牌号为R56750,商业名称为Transage 175。与其他国际牌号的对应关系中,Ti175与俄罗斯的BT22钛合金在性能上较为接近,但成分体系有所不同。Ti175没有完全等效的ISO、JIS或EN牌号,这是由于它是一种相对专业化的航空航天用钛合金。

在常见产品规格方面,Ti175钛合金可提供多种形式的锻件和半成品:

钛棒材:直径范围从φ20mm到φ300mm,长度可达1000-4000mm

圆饼锻件:直径φ100-800mm,厚度30-400mm

锻环件:直径φ200-1500mm,壁厚20-200mm,高度50-500mm

异形锻件:根据最终零件形状设计的近净形锻件,如发动机零件、飞机结构件等

这些产品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交货状态,包括退火态(M)、热加工状态(R)和固溶时效态(STA)。Ti175锻件的典型制造工艺路线包括:真空自耗电弧熔炼(VAR)→铸锭锻造开坯→多火次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无损检测。

Ti175的熔炼通常采用三次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确保成分均匀性和控制杂质元素含量。热加工工艺对Ti175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具有重要影响,采用"β相区锻造+α+β相区锻造"的多重工艺组合能够获得均匀细小的双态组织。热处理通常采用固溶处理(800-850℃)和时效处理(480-560℃)的组合,以获得均衡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高温性能。

表:Ti175钛合金常见产品规格及交货状态

产品类型规格范围交货状态主要执行标准
钛棒材φ20-300mm×L1000-4000mm退火态(M)、固溶时效态(STA)GB/T 2965-2018
圆饼锻件φ100-800mm×T30-400mm退火态(M)、固溶时效态(STA)GB/T 16598-2017
锻环件φ200-1500mm×T20-200×H50-500mm退火态(M)、固溶时效态(STA)GB/T 16598-2017
异形锻件按零件设计退火态(M)、固溶时效态(STA)企业标准

四、执行标准、核心应用领域与突破案例

Ti175钛合金的生产和应用遵循多项国际和国家标准,主要包括美国的AMS 4935《钛合金锻件通用要求》和中国的GB/T 16598-2017《钛及钛合金锻件》。这些标准规定了钛合金锻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GB/T 16598-2017标准具体规定了钛及钛合金锻件的以下要求:

化学成分:规定了各元素的含量范围和检验方法

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

超声检测:用于检测锻件内部的夹杂、气孔、裂纹等缺陷

表面质量:表面应清洁,不允许有裂纹、折叠、重皮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尺寸偏差:包括直径、长度、厚度等允许偏差

Ti175合金的核心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

航空发动机部件:由于其高强度、良好的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Ti175非常适合制造航空发动机的风扇盘、压气机盘、叶片和机匣等关键部件。

飞机结构件:用于制造飞机的起落架支柱、机翼接头、机身框架等高应力结构件。

航天器结构件:在火箭、导弹和卫星中用于制造燃料储箱、结构框架和外壳等要求高强重比的部件。

高性能运动器材:用于制造高端自行车车架、高尔夫球头等需要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运动器材。

Ti175合金的突破性应用案例包括:

航空发动机应用:Ti175合金被用于制造某型航空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盘和叶片,取代了传统的Ti-6Al-4V合金,实现了减重15%和提高使用温度50℃的效果。

航天结构件:在某型卫星结构中采用Ti175合金制造主要承力框架,实现了结构减重20%的目标,同时提高了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起落架系统:Ti175合金被用于制造某型战机的主起落架支柱,解决了传统材料无法满足高强度和高韧性要求的问题。

五、先进制造工艺进展、国内外产业化对比

Ti175钛合金的制造工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在熔炼技术方面,采用了三次真空自耗电弧熔炼(VAR) 结合冷床炉熔炼(CHM)的工艺,有效控制了杂质元素含量和成分均匀性,减少了夹杂物缺陷。热加工技术方面,开发了近β锻造和等温锻造工艺,获得了更加均匀细小的双态组织,提高了合金的综合性能。

在锻造工艺方面,钛合金等温锻造工艺已经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38964-2020,该标准规定了钛合金等温锻件的工艺规范,包括总则、要求和工艺过程。等温锻造技术能够显著提高Ti175合金的成形性和组织控制精度,特别适用于复杂形状零件的成型。

热处理技术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Ti175合金开发了多级固溶时效处理工艺。通过精确控制固溶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以及时效温度和时间的组合,可以实现对α相和β相形态、尺寸和分布的精确控制,从而优化合金的综合性能。

国内外产业化对比方面,美国在Ti175钛合金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完整的生产技术和技术标准体系;欧洲在航空航天钛合金的应用方面较为领先,特别是在民用飞机领域;俄罗斯在类似合金(如BT22)领域技术积累深厚,产业化应用广泛。

中国以Ti175为代表的高强韧钛合金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研发能力提升:已建立完整的高端钛合金研发体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应用范围扩大:从航空发动机到机身结构,形成了多元化的应用格局

产业化水平提高:宝钛股份、西北院等单位建立了完整的高端钛合金研发和生产体系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Ti175钛合金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数据积累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在生产工艺装备和质量控制能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表:Ti175与其他典型航空航天钛合金的产业化对比

特性中国Ti175美国Ti175俄罗斯BT22欧洲Ti-1023
名义成分Ti-2.7Al-13V-7Sn-2ZrTi-2.7Al-13V-7Sn-2ZrTi-5Al-5Mo-5V-1Cr-1FeTi-10V-2Fe-3Al
抗拉强度≥1240 MPa≥1240 MPa≥1100 MPa≥1250 MPa
屈服强度≥1170 MPa≥1170 MPa≥1000 MPa≥1100 MPa
延伸率≥8%≥8%≥9%≥10%
主要应用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件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件飞机结构件、起落架飞机结构件、起落架
产业化水平中等规模应用大规模应用大规模应用中等规模应用

六、与常用TC4、TA5、TA15、TC11、Ti150、Ti180、Ti55钛合金的区别

Ti175钛合金与其他常用钛合金在材质性能、应用领域、执行标准和加工工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应用场景。

材质性能方面:Ti175属于近β型钛合金,抗拉强度(≥1240MPa)高于TC4(≥895MPa)、TA5(≥685MPa)和TA15(≥885MPa),与TC11(≥1060MPa)相当,但低于Ti150(≥1500MPa)和Ti180(≥1800MPa)。与Ti55(≥950MPa)相比,Ti175的强度更高,但高温性能不如Ti55。Ti175的韧性优于Ti150和Ti180,具有更好的强度-韧性匹配。

应用领域方面:Ti175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和飞机的高应力结构件;TC4主要用于航空结构件和生物医用材料;TA5用于船舶部件和化工设备;TA15主要用于航空结构件和发动机部件;TC11主要用于发动机压气盘和叶片;Ti150和Ti180主要用于超高强度要求的特殊领域;Ti55则主要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部件。

执行标准方面:所有钛合金锻件都遵循类似的基础标准,但不同合金根据其应用领域还有特定标准。如航空用Ti175常遵循AMS 4935和GB/T 16598-2017标准;航空用TC4、TC11遵循AMS 4928等航空标准;化工用TA5则更多遵循ASTM B265等标准。

加工工艺方面:Ti175需要复杂的热处理和热加工工艺控制以获得所需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特别是热处理制度对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相比之下,工业纯钛(如TA5)和α型钛合金的加工工艺相对简单,主要关注防止污染和氧化即可。TC4、TC11等α+β型钛合金的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较为复杂,但比Ti175容易控制。Ti150、Ti180等超高强度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更大,需要更严格的工艺控制。

表:Ti175与其他典型钛合金的性能和应用对比

合金牌号合金类型抗拉强度(MPa)典型应用加工特点
Ti175近β型≥1240航空发动机、高应力结构件热处理制度复杂,强度-韧性匹配好
TC4α+β型≥895航空结构件、发动机部件中等加工复杂度,广泛工艺数据
TA5α型≥685船舶部件、化工设备良好的焊接性和耐腐蚀性
TA15近α型≥885航空结构件、发动机部件高温性能好,焊接性良好
TC11α+β型≥1060发动机压气盘、叶片需要复杂热加工和热处理
Ti150近β型≥1500超高强度结构件加工难度大,工艺窗口窄
Ti180近β型≥1800超高强度特殊部件加工难度极大,成本高
Ti55近α型≥950高温部件、发动机零件高温性能好,使用温度可达550℃

七、技术挑战与前沿攻关

Ti175钛合金的产业化应用面临多项技术挑战,主要集中在熔炼质量控制、大型锻件成型和热处理稳定性等方面。熔炼过程中,由于合金含有高熔点元素(如V)和易偏析元素(如Sn),容易产生成分偏析和组织不均匀性。大型锻件成型时,需要确保足够的变形量和适当的温度控制以获得均匀细小的微观组织,这对锻造设备和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

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平衡强度和韧性之间的关系。Ti175合金通过复杂的热处理制度获得所需的性能匹配,固溶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以及时效温度和时间的微小变化都会显著影响最终性能。研究表明,不适当的热处理会导致合金韧性显著下降,或强度无法达到要求水平。

近年来,针对Ti175合金的前沿攻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组织性能优化:通过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的精确控制,实现α相和β相形态、尺寸和分布的优化。研究表明,采用特定的固溶时效工艺可以获得纳米尺度的α相沉淀,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韧性。

大型构件成型技术:开发适用于大型锻件的特殊成型工艺。如采用等温锻造技术,在GB/T 38964-2020标准的指导下,可以实现Ti175合金大型复杂构件的精确成型。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探索采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生产Ti175合金复杂构件的可能性,虽然目前主要应用于高附加值零部件,但随着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模拟仿真技术:利用有限元模拟等数值方法优化热加工工艺参数,预测微观组织演化。基于物理的模型可以分析Ti175合金不均匀变形行为,为工艺优化提供指导。

表面工程技术:针对Ti175在特殊环境下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问题,开发激光表面改性等表面工程技术。

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展了Ti175合金关键锻件的试制研究,获得了外形尺寸合格、性能优良的高品质产品。这表明国内在Ti175钛合金的产业化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高端装备制造提供了材料基础。

八、趋势展望

Ti175钛合金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开发、制造工艺创新、应用领域拓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新材料开发方面,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微合金化和工艺优化进一步改善Ti175合金的性能匹配。例如,添加微量的B、Y等元素,优化热处理制度,以期在保持高韧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强度。也有研究探索在Ti175基础上开发新一代高强度高韧性钛合金,以满足航空航天装备对材料性能的更高要求。

制造工艺创新是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大型整体化锻造技术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和提高结构完整性,是航空装备制造的重要趋势。等温锻造、近净成形等先进工艺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和降低机械加工成本,对于昂贵的钛合金构件尤为重要。钛合金等温锻造工艺已经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38964-2020,这为Ti175合金的等温锻造提供了工艺规范。

应用领域拓展方面,Ti175合金正从航空航天领域逐步向其他高端装备领域扩展。在能源装备领域,可用于制造超高参数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在海洋工程领域,可用于制造深海探测器的耐压结构;在医疗器械领域,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骨科植入物和手术器械。

可持续发展要求钛合金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影响。Ti175合金的循环利用和绿色制造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残料回收利用、节能热处理技术以及环境友好型加工工艺的开发。特别是电子束冷床熔炼(EBCHM)技术的应用,能够直接使用钛残料作为原料,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成本。

数字化技术在Ti175合金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也将日益深入。通过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方法,构建工艺-微观组织-性能关系的预测模型,可以加速合金设计和工艺优化过程。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则有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Ti175钛合金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近β型钛合金,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造工艺的创新,Ti175合金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我国航空航天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材料支撑。特别是随着国产大飞机项目和航空发动机专项的深入推进,Ti175钛合金将在中国航空工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产品相册

在线咨询

宝鸡市利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地址:宝鸡市宝钛路中段高架桥下东南侧

电话:0917 - 3388692

手机:13809177611,13809174611 ,15191732211 ,15829405144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917 - 3388692
扫一扫

bjliti.cn
利泰金属手机网

返回顶部

↑